新疆能(neng)源(yuan)集(ji)团驻乌恰(qia)县坎久干村工作队与村“两委”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以务实作风盘活村内闲置菌棚资源,近期,引进的香菇种植项目初获成效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
倾听民声、找准问题“关键点”。为切实解决(jue)群众(zhong)反映的集体经济薄弱(ruo)、增收渠道狭窄等问题,驻(zhu)村工作队与村“两委”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“学精神、听民声、办实事”专题活动,以群众座谈、民情互通会、实地走访等方式,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。经摸排了解,14座菌棚因规划与管理不善,长期闲置,群众反映强烈。盘活这些“沉睡资源”已成为大家的共同期盼。
精(jing)准施策(ce)、打通资(zi)源 “梗阻点”。
科学规划,破解发展难(nan)题。为找到(dao)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项目,集团公司驻村工作队、村“两委”及村民代表组成调研组,前往喀什和波斯坦铁列克乡多来提布拉克村等地考察学习。结合村里实际,广泛征求群众意见,最终选定适应性强、经济效益高的香菇品种作为发展项目。
整合(he)(he)资源,凝聚发展(zhan)合(he)(he)力。邀请农业专(zhuan)家实地(di)评(ping)估指导菌棚设施改造与(yu)种植(zhi)技术,同(tong)时,积极争取(qu)后盾单位20万元资金,对菌棚的升温控、灌溉、通风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,改善生产条件。并与乌恰县农旺兴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,由其提供菌种供应、技术培训服务,消除群众对技术和市场风险的担忧。
党(dang)员带头,激(ji)发群众热情。组(zu)建党员先锋队(dui),带头参(can)与(yu)菌棚(peng)改造与(yu)香菇种植(zhi)管理,设(she)立“责任区”细化工作任务。党员以身作则,用实际行动向群众展示项目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。在党员的示范引领下,不仅带动了5名村民就业,更激发了村民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高涨热情。
长效服务、夯实产业发展(zhan)“支撑点”。集团公(gong)司驻村(cun)工(gong)作队建立全程监督(du)服(fu)务(wu)机制,将项目资金使(shi)用、收益分(fen)配(pei)等群众(zhong)(zhong)关心的(de)事项纳入村(cun)务(wu)公(gong)开,主动(dong)接受群众(zhong)(zhong)监督(du),邀(yao)请(qing)乡纪委(wei)、村(cun)务(wu)监督(du)委(wei)员会(hui)全程跟(gen)进(jin),确保资金使(shi)用规(gui)范透明,让群众(zhong)(zhong)放心。
与(yu)合作方建立长期(qi)合作关系,定(ding)期(qi)开展技术培训与(yu)现场指导,通过(guo)种(zhong)(zhong)植交(jiao)流群(qun)(qun)分享经验,解决群(qun)(qun)众在种(zhong)(zhong)植过(guo)程中遇(yu)到的问题。积极拓(tuo)展社区(qu)团购(gou)、商超、餐饮企(qi)业等销(xiao)售(shou)渠道,为(wei)群(qun)(qun)众解决后顾(gu)之忧。预(yu)计项目(mu)投产后年收益可达(da)15万元,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。
下一步,集团公司驻村工(gong)作队与村“两委”将持续深化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巩固香菇种植项目成果,延伸产业链,发展深加工,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,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,让乡村振兴的“幸福味”更浓更甜。